本校校訓、校歌

本校校訓、校歌

本校校訓及學社
  • 文、行、忠、信

    「文、行、忠、信」本出於《論語.述而》。

    子以四教:文、行、忠、信。(孔子《論語.述而》)
    孔子為教恆用此四事為首。故云。子以四教也。李充曰。其典籍辭義謂之文。孝悌恭睦
    謂之行。為人臣則忠。與朋友交則信。此四者教之所先也。故以文發其蒙。行以積其
    德。忠以立其節。信以全其終也。 

    孔子以四教:文,行,忠,信。絕四:毋意,毋必,毋固,毋我。所慎:齊,戰,
    疾。子罕言利與命與仁。不憤不啟,舉一隅不以三隅反,則弗復也。(出自《史記.孔子世家》)

            

    【白話解說】
       孔子設立四種教學內容:詩書禮樂等典籍文獻,行為,忠恕,信用。戒絕四種陋
    習:不隨意猜測,不固執己見,不孤陋寡聞,不自以為是。他最謹慎小心對待的有:祭
    祀前的齋戒,戰爭,疾病。孔子不輕易講到的是利、命和仁。孔子教導弟子:如果不是
    心求通而未通的,就不去啟發他,不能舉一反三的,便不再反覆教導他。
         
    【研析】 
       孔子所謂的四教中,「文」是文化歷史知識學習,「行」是行為和品德,「忠」是
    對任何事物盡本份,「信」是守信用。「行」、「忠」、「信」都是品德的修養。孔子
    認為教育要以品德為先,然後學習文化知識才有用處。他要求弟子首先培養自己的思想
    品德,「行有餘力」,然後才學文化知識。孔子還說:「君子博學於文,約之以禮。」
    這也可以看出孔子在教育學生時,是把思想品德教育放在第一位的。讀書人修好品行,
    才算達到教育的真正目的。 

    意義闡釋: 

    「文」Erudition  是指詩書六藝,要多讀書、多學習

    「行」Propriety  是指具備良好品德,在心為德,施之為行

    「忠」Commitment 是指做事態度認真、盡本份

    「信」Honesty    是指說話負責、具誠信

    將全校師生分為四個學社

    學社所屬顏色:藍紅黃綠四色

    文社(藍色)、行社(紅色)、忠社(黃色)、信社(綠色)

校歌
本校校徽
  • 論語八佾篇:『天下之無道也久矣,天將以夫子為木鐸』。

    校徽上面的三個圖案稱作「木鐸」。

    鐸者,鈴也,古時宣布教令用的一種大鈴。以木為舌者稱為木鐸,以金為舌者稱為金鐸。

    古人認為鑼的聲音有沉靜思考、凈化心智的作用,施行政教、傳布命令,常以鐸振嗚,喚醒民眾。

    木鐸為文,金鐸為武。

    孔夫子以執掌木鐸自命,表明了他對教化的高度重視。他把教化與國家興亡相聯繫,認為只有肩負起施教化的使命,才能使「天下有道」。

    後人將孔子的說法加以擴展,稱老師為執掌木鐸的人,正是傳承了孔子的「重教」理念。

    「尊師重教」也成了中國教育史上的一個優良傳統。

    校徽設計:陳鳳華老師(柏師校友)

Top